2020年9月25日 星期五

為什麼美牛、美豬成為台美之間貿易的爭鋒點?

註:這篇很多與國際貿易相關的時間點,建議搭配我之前的文章關於台灣國際貿易與美國的角色,會更容易了解。

1971 台灣退出聯合國,在全球喪失了很多貿易夥伴,不過還好的是美國和日本仍然願意以雙邊協定的方式維持貿易。由於持續與美國進行貿易,台灣其實從很早以前就開放美牛進口,我目前能查到最早的紀錄是1989年就有有5000多公噸進口,那個年代世界上還沒有狂牛症,也沒有萊克多巴胺,所以雙方在牛肉貿易上並無太大爭議。這個年代台灣豬肉則是大量外銷日本。

1992 在美國協助下,台灣成功取得「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GATT)的觀察員身分。GATT是WTO的前身。

1994 台美簽訂「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rade and Investment Framework Agreement, TIFA),為雙邊貿易鞏固了基礎。

1995年起 台灣以GTAA觀察員身分以及已與美國簽訂TIFA條件加持下,重新與世界多國重啟貿易協定,此時開始有豬肉進口。(但由於台灣仍是豬肉出口國,所以進口豬肉量非常少。)

1997 台灣爆發豬口蹄疫,導致大量豬隻死亡,且喪失了豬肉出口的資格,國內生產量也開始低於需求量。從這一年開始,外國豬肉進口量開始增加來填補需求空缺。也大約從這時候,美國和加拿大的養豬業開始擴張。

1999 萊克多巴胺獲得美國FDA認可,開始於牛、豬使用,但後來遭受歐盟抵制,加上之前歐盟也抵制使用生長激素的牛肉進口的舊帳,使美歐雙方貿易爭端愈演愈烈。

2002 台灣加入WTO。

2003 美國爆發狂牛症,台灣依照WTO的規範,暫時禁止美牛進口。美國進行國內撲殺措施後,過了一年都沒有新的案例,於是台灣2005年4月再度開放美牛。然而美國在2005年6月又發生新案例,台灣再度禁止美牛。到了2006年重新開放美牛,但因狂牛症疑慮,僅限於30個月以下小牛,並禁止帶骨牛肉進口。此時美國並無太大異議,畢竟他們有狂牛症是自己有問題,加上台灣依照著WTO的規範走,美國也無法多說什麼。

2004 糧農組織/世衛組織食品添加物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針對萊克多巴胺做出人體風險評估,並給出最大殘留容許量(Maximum Residue Limits)建議,2006年的再次評估也給出了相同的結論。

2007 由於JECFA已有評估報告,台灣開始針對進口肉品檢查是否含有萊克多巴胺,並預告打算依照此科學標準也訂定台灣國內的最大殘留標準,考慮解禁萊克多巴胺,對美國釋出善意。然而受到民間團體以及國民黨團的強烈反對,此案並未實施,美方貿易代表團對此表示遺憾。然而因為萊克多巴胺仍未在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取得共識,所以美國也無法真的對台灣進行貿易報復。

2008 馬英九政府開始執政,由於之前國民黨曾強烈反對萊克多巴胺,並在美牛議題上多次杯葛,使得美方貿易代表團無法信任,因而暫停台美TIFA。

2009 馬英九政府試圖對美國釋出善意,簽訂了台美擴大美牛進口議定書,並在同年宣布該議定書生效。雙方協議遵守WTO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驗措施,在審核與稽查合格的情形下,同意美國可對台灣出口所有可供食用之牛肉與牛肉製品。(頭骨與脊椎骨除外)

然而到了2010年 立法院針對狂牛症修訂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1條修正案時,國民黨團的草案版本卻寫:「第一項有害人體健康之物質,包括雖非疫區而近十年內有發生牛海綿狀腦病或新型庫賈氏症病例之國家或地區......」,由於美國最後一次狂牛症病例在2006年,此版本將造成美國要一直到2016年才可重新對台輸出牛肉。

當時民進黨黨團的草案版本並未將「近十年內」寫進去,因此若民進黨團版本勝出,美國從2010年就可重新對台輸出牛肉。然而最終經過立法院黨團協商,採納了國民黨黨團的版本,三讀通過。

此舉造成美國貿易代表團對馬英九政府頓失信任,畢竟馬政府早在2009年簽訂台美擴大美牛進口議定書,還宣布議定書生效,代表兩國已經約定好從2010年開始恢復牛肉貿易,後來台灣卻又片面禁止,甚至還是馬英九自己所屬的國民黨團做出來的,這無疑是撕毀承諾。在這種情形下,美國在臺協會台北辦事處(AIT)發表聲明指出,很遺憾立法院單方面限制美牛進口,將使台灣未來很難與美國擴展經貿關係。而原本預定恢復召開的TIFA因而延後,兩國貿易關係陷入冰點。

2012 馬英九再度勝選,提出政策允許含萊克多巴胺的美國牛肉進口,試圖挽回美國貿易代表團之信任。然而美國卻也在同年再次爆發了狂牛症,造成民間嚴重疑慮。也是在同一年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做出了萊克多巴胺的容許值決議,等於國際標準已經出現。同時兩種議題衝擊下,美牛爭議進入極端白熱膠著,立法院中以國民黨為支持方,民進黨、台聯黨、親民黨為反對方,四大黨團皆多次祭出「甲級動員」進行表決的情況下,最終由國民黨勝出,不但重新開放了美牛,還包含了含萊克多巴胺的美牛。

這次國民黨的表現,讓美國貿易代表團重拾對馬英九政府的信任,後續2013年到2016年的TIFA就順利召開。然而由於CODEX對萊克多巴胺的標準同時包含豬、牛和禽類(主要是火雞),所以美國仍想著是否連同豬肉也能開放萊克多巴胺。

2016 蔡英文勝選總統,由於民進黨之前曾強力反對美牛、美豬進口,美國川普政府貿易政策的調整,加上美中貿易戰開打無暇搭理台灣,美國貿易代表團從2017年就停止台美TIFA邀約至今。


在這台美肉品貿易的風波之中,我們可以看到美國並非一開始就強勢,而是2009年簽署《台美擴大美牛進口議定書》後台灣卻又片面毀約,這件事使得美國後來對台灣信任下降,因此在肉品貿易方面逐漸採取愈來愈自我保護,也愈來愈強勢的作風,在其他貿易品項部分,美國就不見得那麼的強勢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