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8日 星期二

再論豬價

國內的毛豬價格其實受很多因素影響,不能單純只以進口豬肉量就來判定,進口豬肉量不見得是國產毛豬價格上漲的原因,有時反而是結果。因此在論述進口豬肉是否影響國產毛豬價格時,一定要特別注意當時市場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我們拿2014年毛豬價格上漲的案例來看看吧!

2014年1月份,台灣爆發了豬下痢病毒集體感染導致仔豬大量死亡的事件,當時農委會防檢局調查約有12萬7000多頭仔豬死亡,而台灣養豬協會則估計實際數字可能接近30萬。由於每年的1、2月份是台灣農曆過年期間,豬肉市場需求大,價格本來就會攀升,再加上豬下痢病毒的疫情導致市場預期毛豬產量將減少,因此豬價開始上漲。當時有的豬農為了賣得更好價錢,而產生了「惜售」的現象,以往超過110公斤的豬就準備拉到拍賣市場賣出,此時卻有豬農硬是不賣,將豬隻養到130公斤。肉商與冷凍食品商也不惶多讓,一來擔心供貨短缺,二來想等價格更高再來賣,因此也開始囤積豬肉。這些操作導致豬肉價格一路攀升,甚至一直到每年都是淡季的3月,價格仍舊不斷創新高。

當時台灣政府祭出了加強查緝冷凍食品商囤貨哄抬價格、下鄉巡察豬農鼓勵按時出貨,以及要求國營事業的台糖緊急釋出所有冷凍豬肉存貨等等措施,卻仍然無法平抑豬價。而當時又發生了另一件事,2014年3月4日,時任美國總統的歐巴馬針對《2014年貿易政策議程》報告對台提出聲明,要求台灣訂定進口豬肉的萊克多巴胺「最高殘留容許量」(MRL),加大台灣推動台美自由貿易協定的壓力,也對台灣政府造成擴大開放豬肉進口的壓力。迫於壓力,台灣政府雖堅持「牛豬分離」政策,維持豬肉萊克多巴胺零容忍政策,但也調控使更多豬肉進口。當時台灣政府盤算利用價格較低的進口豬肉來平抑國內豬價,又同時緩解美方近逼的壓力。然而結果如何呢?

我們可以來看看圖表(請見留言附圖),自從2014年4月開始,進口豬肉量大增。很清楚地可以看到這之前(綠色部分)的每月豬肉進口量落在2000~4000噸,然而在這之後(藍色部分)則多落在4000~8000噸之間,有時甚至可以超過10000噸。國產毛豬價格的部分呢?有因此而大跌嗎?答案是沒有的,甚至在2014年整年的價格都高於往年水平,一直到2015年才慢慢恢復與過往相同水準。


由這個案例我們可以得到兩個重點,一是進口豬肉量不必然是國產毛豬價格漲跌的「因」,相反的,更多時候它反而是「果」。二是真的會影響價格的,是國內自己的供需平衡、通路商的操作策略,以及政府政策的控管。


當然,一定會有人說台灣開放萊克多巴胺美豬,不就是為了台美的自由貿易協定在鋪路嗎?而自由貿易協定美方一定會要求台灣擴大對美進口豬肉呀!甚至豬肉關稅也會下降,那不就一樣造成國內豬農衝擊嗎?


這個問題我們留到下一篇文章來談吧!

請接續文章由美豬事件看自由貿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