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8日 星期二

由美豬事件看與美雙邊貿易

上一篇文章最後提到一個問題:台灣開放萊克多巴胺美豬,不就是為了台美的雙邊貿易協定在鋪路嗎?而雙邊貿易協定美方一定會要求台灣擴大對美進口豬肉呀!甚至豬肉關稅也會下降,那不就一樣造成國內豬農衝擊嗎?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沒錯,就是這樣。

然而依照這樣問題邏輯,我們應該要思考的就是「台灣要不要與美國簽訂雙邊貿易協定」,如果想要的話,那內容上我們有機會可以提出什麼對我們有利的協議,而對我們不利的部分,我們的底線在哪裡,又如何斡旋或者做後續因應?美方的底線老早就跟我們攤牌了:萊克多巴胺肉品依循國際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設立安全上限值,並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貿易規則來玩。

除非你完全不想要台美雙邊貿易協定,完全認為反正我們就繼續這樣過,即使其他國家紛紛以這類貿易協定降低了相互貿易的門檻,形成了大貿易圈有助整體發展,我們台灣也仍舊要處在這之外,讓台灣對外貿易與其他國家相比來得更障礙重重,在國際貿易上逐漸變成大家不想往來的對象。如果你這樣想的話,那當然要利用萊克多巴胺來做為政治上卡死與他國達成貿易協定的手段,就沒啥不合理。

然而如果你覺得我們應該加入這類雙邊或多邊貿易協定,那麼萊克多巴胺這個爭議就很難不妥協。這類貿易協定不會只有豬肉,而是幾乎各個方面的產業都會受到影響,有很多產業會獲得好處,也有很多產業可能遭遇風險,這些都是需要去思考和應對的。如果我們只是把精力和時間一直放在萊克多巴胺的無意義口水戰,那最終我們會錯失掉很多機會。

以目前的國際情勢來說,中美貿易戰之後,中國政府的種種政策都顯示中國已經打算進入「內循環」模式,也就是他們知道美國已經逐漸和世界各國串聯起來抵制中國,所以試圖以「全部產業轉為國內自產自銷」的模式來度過他們的寒冬。在這種情況之下,台灣要想清楚,因為十年前那種「美中大和解與大合作」的氛圍已經不再了,「不選邊站」的路已經變窄,大概只有歐盟或是俄羅斯那種大的經濟體才有實力說不想妥協的太多太快。台灣若是選擇與中國進一步開放自由貿易,那麼很明顯的美國和他的貿易夥伴勢必對台灣產生戒心,台灣能獲得也只有和中國形成「內循環」,說實在話真的看不出這能算得上什麼「好處」。而由於美中貿易戰開打後,全球的各種產業鏈都開始重組,若台灣堅持所謂「中立」,不偏向中國也不偏向美國,那麼就會被排除在這波產業鏈大重組之外,這對台灣很多的產業來說將會是非常巨大的損失,因為台灣有太多製造業身處這些產業鏈的中上游,很有可能造成產業大量外移,國內就業機會和經濟活動大幅減少。

這種世界性的大勢影響了國內政局,在馬英九政府年代,美中關係相對密切,因此試圖同時和美國與中國做朋友,同時對兩邊都談貿易協定,是很合理的想法。我們也可以從馬政府的作為看出來,當時同時想跟中國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又想跟美國簽訂雙邊貿易協定(BTA),也因此才會在2012年試圖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美牛,造成當年國內的爭議。有趣的是,由於當時萊克多巴胺美豬並未開放,反而成就了現在蔡英文政府與美談判的重要籌碼。

我完全沒有要為民進黨2012年反美牛、美豬的行為做任何的緩頰或開脫,然而這可能是台灣人意外的一種好運氣。我認為在2012年馬政府就算全面開放萊克多巴胺的美豬、美牛,能換到台美BTA的好處可能不如現在2020年來得多。因為當時美中關係密切,美國積極想和中國合作,相對來說台灣就未必是最急需拉攏的對象。然而到了現在2020年,美中合作關係破局,美國積極重組世界各種產業鏈,也在政治、經濟、軍事與文化上做出新的戰略布局,台灣成了美國亟欲拉攏的對象。此時萊克多巴胺美豬反而成為了台灣的一項籌碼,此時使用,相對來說可能可以在台美貿易協議當中談到比2012那個時空更好的成果。

總結來說,萊克多巴胺在台灣所獲得的輿論能量實在是不合理的大,真正的該關注的是後續台美之間的貿易協定,因此重點應該擺在各種產業的利弊評估,以及風險控管上。雙邊貿易協定對國內某些產業會是利多,但對於其他某些產業則可能風險加劇。如何協助前者搶到利多商機,以及協助後者加強風險控管減低傷害,比一直爭吵萊克多巴胺各種花邊新聞來得急迫且重要多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