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6日 星期一

關於新增萊克多巴胺貨號

網路上看到這樣的說法:

「假如貨櫃進來就先分"有萊"或"無萊",然後再進行抽驗,對國人消費者絕對是更安全的作法;而如果沒有,全部攪在一起再抽驗,一定是更麻煩吧!」

實在不懂這樣的邏輯,今天我們在乎的是含萊克多巴胺的肉品有沒有殘留濃度超標,所以在海關要針對肉品做抽驗。抽驗的原因不外乎就是我們無法完全信任商人,所以不論商人宣稱他的肉品有或沒有萊克多巴胺,我們都應該照樣抽驗,是吧!那今天肉品進口時要求商人註明該貨櫃的肉品「有」或「無」萊劑的意義是什麼?「無」的貨櫃我們就不抽驗了嗎?還是「有」的貨櫃不抽驗?答案是一律都照樣要抽驗。另外抽驗的程序會因為原本有或無就有所不同嗎?標示「無」的抽驗頻率可以比較低嗎?或者檢驗的過程可以比較鬆散?若如此那商人還不趕快都標成「無」這樣會比較省時又比較不容易違法被抓。因此,無論預先註明有或無,應該都要以相同的嚴格標準對待吧!既然無論預先註明「有」或「無」,都不會影響我們是否抽驗的決策以及抽驗的嚴格度,那預先註明要做什麼?多此一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