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9日 星期一

歐美牛肉大戰

可能很多台灣人不清楚歐盟和美國曾經為了牛肉問題在WTO戰得不可開交,真的只能說只有大的經濟體能耍任性。有時候能夠堅持己見並不是因為富有那麼多正義感,更多時候是因為擁有任性的本錢,還有一種「我寧可脫褲子也不要讓你爽爽贏」的拗埤氣。

問題出在養殖牛隻時使用的生長激素(荷爾蒙),歐盟在1980年代開始逐步禁止牛隻飼料添加生長激素,這禁令同時涵蓋進口牛肉。然而美國在養殖牛隻時會使用這些生長激素,所以導致美牛無法賣到歐洲。

早在1989年仍是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 WTO的前身)的年代,美國就為此提出訴訟,認為歐盟刻意以政策方式阻礙自由貿易,美國因此對部分歐盟進口產品課徵 100%懲罰性關稅,達 9300 萬美元。

WTO於1995年成立之後,歐盟就在1996年提出反訴,要求解決這項貿易爭端。WTO爭端解決小組於1997年判決歐盟敗訴,理由是歐盟之禁令未經基於科學證據之風險評估,違反 SPS 協定,並構成隱藏性貿易限制。歐盟於是提出上訴。

由於美國使用的生長激素已有CODEX 殘留標準,WTO於1998年上訴機構仍判決歐盟違反 SPS 協定,要求歐盟改正其貿易禁令。歐盟仍舊堅持禁令,於是WTO授權美國對部分歐盟國家的農產品與食品加工產品課徵100%的懲罰性關稅,貿易報復額度為1億1680萬美元。

從這之後幾乎年年兩個經濟體在WTO互相控訴,繼續上訴,但歐盟一直無法推翻之前的判決,使得美國持續獲得WTO授權對歐盟繼續貿易報復,對歐洲的產業造成巨大的損失。

一直到2009年,歐美雙方決定談判和解,重新討論雙方的牛肉政策。協議美國牛肉可輸入歐盟,然而必須是不含生長激素的牛肉。協議分做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期三年,歐盟每年開放兩萬噸關稅配額,使美牛享有零關稅,美國則逐步減少之前貿易報復的清單。第二階段為期一年,歐盟須將零關稅的美牛配額提升至四萬五千噸,美方必須暫停所有之前對歐盟的貿易報復清單。第三階段則沒有期限,歐盟維持每年四萬五千噸的零關稅配額,美國則終止WTO對其貿易報復的授權。

雖然WTO要求自由貿易的精神,但自由貿易也並非要求完全零關稅。例如台灣每年進口美牛約6萬公噸,而關稅是每公斤10元新台幣(因為簽訂了貿易協定,所以在國際間這算是相對低的關稅),這樣就是6億元的差別了,更別說歐盟原本對美牛的關稅可以高達25%,那樣是每年幾十億元的關稅減收了。

而零關稅的美牛在歐洲地區就出現了很好的價格優勢,加上他又是不含生長激素的(歐盟認證),因此在市場上競爭優勢大,導致歐洲地區養牛產業的受損,也曾因此某些歐洲養牛戶上街遊行抗議。

因此那些說「為何不學學歐盟」的人可能要想清楚,一來我們的經濟體較小,可能玩不起這種貿易戰爭,二來依照歐盟這種玩法,死得最慘的是歐洲本土的牛肉產業,台灣的產業可經不起這樣玩,應該弄一下就全垮了,到時可是一場農牧業災難。

日本人的玩法就不一樣,在萊克多巴胺肉品上,他們開放萊克多巴胺美牛豬,卻禁止國內養殖戶使用,使得萊克多巴胺美牛豬雖然進入日本市場,卻無法獲得向歐盟那種零關稅的優惠,加上含有萊克多巴胺導致消費者疑慮,使得美牛豬在日本的競爭力無法提升,等於保護了國內的養殖戶。此外,日本極力推行國產標章,塑造日本牛豬品牌,使得以「國家產地」為市場區隔非常明顯,消費者只要認明日本牛豬,就一定不會吃到萊克多巴胺。相較起來,雖然好像被逼著開放了什麼,但至少各方面都可以顧全,可能也是因為日本的經濟體沒有歐盟那麼大,所以沒那麼多任性的本錢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